战略算力储备:Aethir 如何在 GPU 短缺的时代重新定义 AI 基础设施

了解 Predictive Oncology 的 Aethir 数字资产金库(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并探索战略算力储备如何正在重塑 AI GPU 基础设施的未来。

Featured | 
Community
  |  
October 23, 2025

当大卫挑战歌利亚:战略定位的艺术

在商业战略的殿堂中,最令人胆寒却最具突破性的举措之一,莫过于弱者向行业巨头发起挑战。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只要执行得当,这种挑战可以彻底重塑市场格局。
Virgin Atlantic(维珍大西洋航空) 并没有与 British Airways(英国航空) 比拼机队规模,而是用“体验”赢得竞争;
Avis 并未与 Hertz 争夺市场份额,而是通过“我们是第二名”的定位,将弱点转化为优势。

2025 年 9 月下旬,Predictive Oncology 宣布推出一项价值 3.444 亿美元 的数字资产金库(DAT),以 Aethir 的 ATH 代币 为核心资产。这是首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宣布将持有并主动管理来自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的代币。
Aethir (ATH) DAT 的诞生,正是又一个“大卫对抗歌利亚”的时刻。
但这不仅仅是企业财务策略的创新,更是对 AI 驱动世界中“计算基础设施”概念的彻底重塑。

历史类比:从石油储备到算力储备

“战略储备”的概念并不新鲜。
1973 年石油禁运后,全球各国意识到: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1975 年,美国建立了 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作为应对供应冲击的“国家保险”。随后,中国、日本与欧盟也纷纷效仿,因为在危机时刻,“获取”比“价格”更重要。

快进到 2025 年,科技领域正在经历类似的觉醒。
如今决定经济主权的,不再是石油桶数,而是 高性能计算(HPC)资源的获取能力。
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惊人:

  • 石油驱动了工业经济,GPU 驱动着智能经济;
  • 石油储备防范地缘风险,算力储备防止技术边缘化。

先行者的博弈:为何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率先出手

从战略角度看,Predictive Oncology 的选择令人着迷。
在公告发布前的两年,这家公司仍是一只交易价位在“几美分”的小盘股,营收有限,长期季度亏损。
这不是 Apple,也不是 Microsoft,而是一家季度营收仅 2,682 美元的公司。

这正体现了营销战略家 Mark Ritson 所提出的 “阴影显著性(Shadow Salience)”——即小品牌如何利用巨头的市场定位,找到差异化机会。
Predictive Oncology 并未与科技巨头竞价 GPU 配额,而是彻底重构了获取模型。
通过成为首家将 DePIN 代币纳入企业金库 的上市公司,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不参与竞争,而是定义规则。

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公告发布当日,公司股价飙升超过 70%
这不仅是一场股价行情,更是一个新范式的验证。

超越巨头:去中心化的民主化进程

尽管外界分析多集中于企业级采用与机构投资,但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发生。
Aethir 的 战略算力储备(Strategic Compute Reserve) 模型,并非只服务于财富 500 强公司;
它更是创新经济中“中坚力量”的生命线。

想象以下场景:

  • 家正在进行药物研发突破的初创公司;
  • 所进行气候建模的研究实验室;
  • 家渲染下一代数字内容的创意工作室。

它们面临的选择几乎不可能:
等待数月才能获得超算算力;
接受低性能硬件、牺牲成果质量;
或在现货市场以高价购买 GPU,迅速耗尽资本。

战略算力储备 改变了这一切。
通过汇聚需求、构建算力二级市场,它将 GPU 从寡头垄断的稀缺资源转变为可流通、可获取的生产要素。
借助 Aethir 的独特网络机制,ATH 代币甚至可以兑换为实际 GPU,实现从“代币持有”到“算力产能”的直接转化路径。

网络效应的乘数:为何时机至关重要

Ritson 的框架指出,小品牌要想竞争,必须获得超比例的关注度(Share of Voice)
Aethir 并非通过广告投入实现这一点,而是通过其网络架构
凭借 1.66 亿美元可验证的链上年化收入(ARR),Aethir 已是 DePIN 领域中最具商业规模的项目之一。
这不是投机价值,而是现实的运营成果。

此次 DAT 发布恰逢三大趋势汇聚:

  1. 人才套利(Talent Arbitrage)
    随着 AI 人才从硅谷流向全球,算力获取成为创新的关键约束。
    一个位于东欧或东南亚的优秀团队,如今若能获得 GPU,就能与硅谷并肩竞争。

  2. 监管对冲(Regulatory Hedge)
    随着各国对云计算寡头的反垄断审查加剧,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成为监管弹性选项。
    构建于 Aethir 网络上的企业,不仅在购买算力,更是在购买独立性

  3. 主权需求(Sovereignty Imperative)
    各国逐渐意识到 AI 基础设施的战略意义。
    正如没有国家会将能源供应完全外包给外国,如今他们也开始质疑是否应完全依赖美国超算厂商。
    Aethir 在 93 个国家、200+ 地点 的全球分布,提供了一种主权友好型替代方案。

逆向投资论:DAT 的非对称优势

从纯投资视角看,战略算力储备 代表了一种罕见的非对称机会。
传统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巨额资本支出与漫长回本周期——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周期以年计。
而通过 DAT 模型,投资者可以获得基础设施回报,而无需承担建设风险。

Predictive Oncology 每在公开市场购买一枚 ATH 代币,Aethir 基金会将额外赠予 20% 的 ATH
这不仅是一笔购买,更是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无法复制的杠杆效应。

此外,前 Cantor Fitzgerald CEO Shawn Matthews 加入 Predictive Oncology 董事会,标志着远超运营层面的战略意义。
这家投行在 9/11 失去 658 名员工后重建的历史,本身象征着“面对生存危机的韧性”。
Matthews 深知:在危机时代,唯有提前布局,才能生存。

生态催化效应:超越直接回报

许多分析忽视了战略算力储备的生态效应。
当一家企业持有 ATH 代币时,它不仅保障了自身算力需求,也在增强整个网络:

  • 每枚被质押的代币都提升网络安全性;
  • 每笔交易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每个成功的任务都吸引更多算力提供者。

这形成了传统云厂商无法复制的良性循环:
AWS 的客户预付费不会让 AWS 网络更强大,
而 Aethir 的每一次使用,都会让网络“更强健”。
这就是租用拥有的区别,
更是客户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差异。

批评者的盲点

怀疑者可能引用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观点,认为数字资产金库企业可能在净资产价值下行时面临估值压力。
但这忽视了一个关键差别:被动加密金库主动算力储备 并不相同。

MicroStrategy 将比特币作为投机性储值资产;
Tesla 的比特币购买是资产配置多元化;
而 Predictive Oncology 的 ATH 持仓代表的是生产性资产——可转换为实际算力、可从真实工作负载中获得收益。

算力收入被再投资,用于扩大容量与通过 ATH 代币对齐激励。
Aethir 的 DAT 并非金融工程,而是一种工业战略(Industrial Strategy)。
它是构建未来 AI 经济基础的重要一步。

竞争战略启示

对于正在制定 AI 基础设施战略的企业而言,战略算力储备模型 迫使它们重新审视传统的“自建 vs 外租”决策。
传统路径只有三种:

  1. 自建数据中心(高资本开支);
  2. 向超算厂商租赁(供应商锁定风险);
  3. 缩小业务规模(竞争劣势)。

而 Aethir 引入了第四种模式

“参与基础设施层,而无需亲自运营它。”

这对那些理解 AI 战略重要性但缺乏规模议价能力的公司尤为具有吸引力。
这意味着从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 转变为 价格制定者(Price Maker)

未来之路:从试验到标准

随着越来越多公司将“算力稀缺”视为生存风险,战略算力储备 将从创新尝试演变为行业标准。
未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企业不仅会披露现金与可交易证券,还会报告其算力储备与基础设施对冲策略。

对领导团队而言,关键问题不再是“是否要建立算力储备”,
而是“要不要现在行动,趁模型仍处早期、优势尚具不对称性;
还是等它成为行业标配后再入场——届时红利已被稀释。”

新的资产负债表现实

Predictive Oncology 的这一先锋行动,不仅是巧妙的财务结构设计。
它标志着一个核心认知:

在 AI 时代,获取算力的能力,与获取资本的能力同等重要。

拥有稳定、低成本 GPU 资源的公司,将拥有持续创新的基础;
而缺乏算力的公司,将被永远束缚,看着竞争者凭借更好的基础设施拿下原本属于他们的市场。

战略算力储备 不仅是对稀缺的对冲,更是对丰裕的押注。
它代表一种信念:去中心化、民主化的算力分配,能释放出中心化结构永远无法催生的创新潜能。
在一个“智能”成为终极竞争力的时代,掌控算力的实体,掌控着生产资料。

当我们站在这一拐点,历史的教训再度清晰:

那些最早察觉资源范式转变并及时布局者,不仅能在变革中生存,更能定义新的时代。

Aethir 与 Predictive Oncology 已经指出了方向。
问题在于——谁会跟随? 而谁将被困在 GPU 短缺的过去,看着他人奔向算力充裕的未来。

Resources

Keep Reading